全球摇滚乐迷所熟知的Rolling Stone是: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与披头士分庭抗礼,且风格完全迥异,甚至臭名昭著;他们由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所领导,作品里总是流淌着不羁的叛逆与黑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定义了摇滚乐,无论是英伦摇滚、迷幻摇滚、重金属摇滚、还是朋克摇滚都可以在他们的作品里寻觅踪迹,离开了这只乐队,今天的摇滚乐将截然不同;从1962年到今天,他们一直活跃在摇滚的舞台,不可否认的是“Rolling Stone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
RollingStone的开辟者Brian Jones
没有任何一个乐手能够用Brian Jones的方式去影响一个乐队,即使他并没有如Jimi Hendrix那般天才的Solo技巧,也没有在Rolling Stones的任何一首作品中用乐器或人声领导整个乐队,更没有像Keith Richards那样为乐队写下朗朗上口的Keef Riffs。但Brian Jones的音乐天赋却在乐队发迹时期为他树立了毋庸置疑的领导地位,他所演奏过的乐器数量比其他乐队成员加起来还要多,并在青年时代受过正统的Jazz和Blues音乐训练,就连Mick Jagger也曾向Jones讨教口风琴演奏技巧。除此之外,Brian Jones的舞台风格和声名远播的异性装扮风格帮助Rolling Stones在那个年代树立了高辨识度的商业形象,除了比乐队其他成员多拿五英镑的周薪之外,Brian Jones努力地让Rolling Stones的音乐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他将惊人的学习能力融入Rolling Stones每一张唱片的制作。《Paint It Black》中印度风味的西塔尔琴,《Lady Jane》中空灵的杜西莫琴,《Under My Thumb》中的马林巴木琴,《Ruby Tuesday》中的磁带机回响,《Let’s Spend the Night Together》中天马行空的钢琴,以及《2000Light Years From Here》中的Mellotron电子琴,都是Brian Jones信手拈来的杰作。这些如同七巧板一般幻妙的拼图元素带给Rolling Stones以超乎寻常的丰富律动,让同时代除Beatles以外的乐队都望其项背。但遗憾的是,这些天才般的灵光一闪在Brian Jones被抛弃后也永久地离开了Rolling Stones。
1969年6月,Brian Jones扔下一句:“我的音乐态度不再与其他人一致”,以一种一如往常的骄傲姿态与Rolling Stones阔别。他成功掩饰了自己的狼狈,却在自己溺亡的那一刻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慌张。由此看来,虽然Rolling Stones的第一张全原创唱片《Aftermath》的所有歌曲都由Jagger和Richards写就,但少了Brian Jones的点睛之笔,《Aftermath》根本无法达到那个高度。
失意的继任者 Mick Taylor
1974年,Rolling Stones在经历了《Sticky Fingers》和《Exile On Main Street》两张唱片的巨大成功后,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逐渐确定了以快速硬朗的Keef Riffs为核心的Blues摇滚之路,这种风格在洋洋洒洒的十八曲专辑《Exile OnMain Street》中已经趋于成熟,包括《TumblingDice》《Happy》和《All Down The Line》这样节奏偏快、器乐纷繁复杂、和声大气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这也是70年代中后期Rolling Stones巡演试图表现的风格,但这却不是Mick Taylor希望看到的。
如果说录制《GoatsHead Soup》时Mick Taylor还对乐队的发展抱有一丝希望,那么《It’s Only Rock ‘N’ Roll》时期对于Taylor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传说在录制这张专辑的过程中,Taylor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而是躲在录音棚的一旁完成他的和弦。不难听出的是,《It’s Only Rock ‘N’ Roll》中Mick Taylor几乎是隐形的,那种深受Glam Rock影响的硬摇滚和Taylor的才华搭不上半点关系。在专辑录制完成后,Keith Richards曾试图挽留他最契合的搭档,但无奈Mick Taylor对《Let It Bleed》中那种混搭的奇幻蓝调有着非同寻常的情结,Keith的劝说以失败告终,而这位Blues吉他大师也在1975年正式宣布脱离Rolling Stones。然而Taylor对乐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1981年,那一年Rolling Stones发行的《Tattoo You》中,选用了大量70年代弃用的作品,其中不乏Mick Taylor亲力亲为之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ick Taylor的离开是明智的,他带给RollingStones金子般的五年,而后在自己和乐队走向格格不入的情况下选择冷静离开。我们很难去判断Rolling Stones在1972年前后的风格转变是否明智,但毋庸置疑的是,1969年末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演出是这支传奇乐队整个生涯的巅峰时刻,而这一刻的主角,就属于Mick Taylor导向下的Rolling Stones——那个以Riff和慢板Solo改造传统Blues的摇滚乐队。
万能粘合剂Ron Wood
Ron Wood这个在Small Faces和Creation都有过传奇经历的吉他手,在英国摇滚圈中历来就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但难能可贵的是,当他填补了Mick Taylor的空缺成为Rolling Stones第三任节奏吉他手后,他突然收敛起了自己所有的锋芒,仅仅为那个时代的Rolling Stones提供他们所或缺的东西——一把娴熟稳定的节奏吉他。Ron Wood如此契合的表现除去自身性格使然之外,还与他和Keith Richards之间良好的私交不无关系。RonWood舍弃了在Rolling Stones这个平台上表现自己的大部分机会,换来了Rolling Stones最长寿的节奏吉他手资历,和一张乐队黄金年代末最精彩的Disco摇滚典范《Some Girls》。
1978年2月,距离Ron Wood正式全职加入Rolling Stones不到一年时间,Keith Richards在伦敦因携带过量可卡因被捕,而当时乐队正处在录音期间。媒体一时风传Rolling Stones因毒品问题而面临解散。在Richards无法出现在录音室的时候,Ron Wood一人演奏双吉他,使录音得以继续。当年6月,《Some Girls》正式发行。事实证明,这是自《Exile On Main Street》以来乐队表现最抢眼的一作,融入了当时最流行的朋克、新浪潮以及Disco元素,整张专辑呈现出一种罕见的丰富感,这和Keith Richards的药品刺激关系甚密,但如若没有Ron Wood在特殊时期的独当一面,那么《Some Girls》的难产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虽然我们没有办法获悉Ron Wood在《Some Girls》的创作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但就缓和Jagger和Richards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Wood必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进入80年代后的Rolling Stones呈现出了全面的疲态,大部中还是依旧表现出了“最伟大的摇滚乐团”的风采。而在《Tattoo You》发行后的一系列的Supporting Live中,Keith Richards和RonWood双吉他搭配中天衣无缝的默契让人印象深刻。其间时刻迸发的即兴魅力正是后期的Rolling Stones现场的最大闪光点。而这一切少了Ron Wood亦会失色不少。到了1986年录制《Dirty Work》之时,Richards和Jagger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当Richards坚持乐队Blues摇滚的想法被Jagger否决之后,Rolling Stones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分崩离析的时代。而Ron Wood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solo生涯,而此前的《Gimme Some Neck》已经证明了Wood是一个创作天赋过人的吉他手。
被人忽略的乐手Bill Wyman
1993年Bill Wyman宣布正式离开Rolling Stones,直到那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Wyman在Rolling Stones已经呆了整整三十年。用Bob Dylan的话说,没有Bill Wyman的Rolling Stones只是一支Funk乐队。我猜想Dylan只是想为这位在Rolling Stones奉献了自己三十载光阴的幕后人物鸣不平。的确,Bill Wyman在Richards和Jagger的夹缝中很难有机会显山露水,更别提过往的Brian Jones和Mick Taylor占据了一部分视线。但是,没有一个优秀的贝斯手的乐队是无法称之为伟大的,Wyman的存在让Rolling Stones对乐谱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好的保证,而这种强有力的保证在你聆听那一张张精彩绝伦的唱片时往往又被忽略了,但当他真正离开时,又会令人无比想念。
事实上从Bill Wyman正式离开后,Rolling Stones无论是录音还是巡演就一直没有固定的贝斯手,对于一支成军超过三十年的乐队来说,这是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这意味着这样一支老牌乐队依然需要不断地磨合。虽然这对进入90年代的Rolling Stones来说并不会像当初Brian Jones或Mick Taylor离去影响那么大,但你不得不承认,Wyman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后期的Rolling Stones不多的激情。
———内容来源于网络
评论